日本新華僑報網1月6日文章 原題:如何解讀安倍“新年感言” 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彥2012年“新年感言”和現首相安倍晉三2014年新年感言,存在明顯差別,其中最大差別是野田佳彥強調“找回‘擁有希望和驕傲的日本’”,而安倍晉三則強調“恢復‘強大的日本;”;野田佳彥主要關註震災及核電事故、歷史性的日元升值、少子及老齡化等民生問題,而安倍晉三則關註修憲和國家安保戰略等政改和外交問題。
  安倍強調“復興‘強有力的日本’的奮鬥才剛剛開始。”何謂“強有力的日本”?為什麼說“剛剛開始”?在安倍的“新年感言”里,我們不難發現其含義:“回想1951年的元旦,那時日本尚處於被占領時期。那一年簽訂的《舊金山和約》和《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成為戰後‘日本’的起點。” “進行戰後以來的大改革,絕非易事。”帶有引號的“日本”,耐人尋味的起點,毫無隱諱的“改革”!一言以蔽之,安倍在新年感言中,再次表達了其修改憲法,突破戰後體制,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政治夙願。
  安倍的政治夙願能達成嗎?2012年12月17日,安倍自民黨在眾議院大選中獲勝。當天,《人民日報》發表了署名“鐘聲”的評論員文章,指出“有三個問題是日本必須嚴肅對待的”:首先是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第二是釣魚島問題,第三是和平憲法問題。文章強調,“日方必須正視和反省歷史,切實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恪守其在歷史問題上作出的鄭重表態和承諾。”
  但是,安倍不僅在釣魚島問題上始終否認事實存在的“爭議”,在2013年12月26日公然參拜靖國神社,而且在新年感言里表達了通過修憲突破戰後體制的強烈意願。毋庸贅言,安倍完全無視中國的重大關切。
  修改憲法本是日本的內政,日本想成為“正常國家”亦無可厚非。但安倍執政一年來;一方面聲稱要和中國“重返戰略互惠”,另一方面卻不擇手段地在軍事、外交、經濟等各方面牽制、圍堵、遏制中國,並遍訪東盟國家,大力推銷所謂“價值觀外交”,四處喊話拉攏大把撒錢,甚至在2013年10月25日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宣稱:“復興後的日本將在亞洲更具領導地位,並將在亞洲制衡中國。”聯繫安倍的歷史觀:否定東京審判的正義性;鼓吹以“安倍談話”取代“村山談話”;聲稱“侵略定義未定論”,這就使我們不無理由認為,安倍的政治夙願——修改和平憲法,不僅是日本內政問題,而且與中國國家安全密切相關,曾經遭受日本侵略的中國表示高度警惕,是必然反應。不可否認,中國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強烈不滿,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連鎖反應。
  和中國建立了戰略協作關係的俄羅斯,這次由外長拉夫羅夫敦促安倍糾正錯誤的歷史觀,不要再採取傷害受害國人民感情、加劇地區局勢緊張的行動。而2006年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時,俄羅斯只是通過其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克裡夫佐夫表示,“參拜靖國神社是非常敏感的問題,希望不要以此傷害曾深受日本軍事行動之害的國家人民的感情和尊嚴。”
  一直對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採取“靜默”態度的美國政府,罕見地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表示“失望”。這種“失望”,與其說是對安倍秉持錯誤的歷史觀表示“失望”,毋寧說是對安倍一再不聽美國勸阻執意參拜,因此導致東海局勢進一步緊張,破壞美國尋求亞太局勢穩定的再平衡戰略表示“失望”。
  中國正和平崛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安倍若能坦誠面對歷史,奉行睦鄰政策,併在此基礎上建設“強大的日本”,中國沒有理由反對。倘若以否定侵略歷史為前提,以所謂“中國威脅”為依據“復興‘強大的日本’”,中國必然反對。這種反對是否有利於安倍政治夙願的實現,事實已經提供了答案。  (原標題:馮瑋:如何解讀安倍“新年感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35inlem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